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
1947年6月4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共中央局、戰略區領導人電。電報指出:現在我軍作戰業已全部由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反攻,過去需要破壞的鐵路,現在一般地已無此種需要,相反,如果現在還不停止破壞鐵路,我們就將做出錯誤。因此,從現在起,除作戰時因為戰術上的某些需要,我軍所到之處,對于鐵路員工及鐵路上的鐵軌、枕木、路基、橋梁、涵洞、車站設備等項,一律加以保護,并勸告人民一律保護。此外,對于一切普通公私建...
1948年6月3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復粟裕、張震等電。電報指出:在整個中原形勢下,打運動戰的機會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調動敵人,方能創造機會。最近時間內,陳士榘、唐亮需要協助劉鄧作戰。只要劉鄧能打一二個好仗,局勢就會開始起變化。因此你們到達適當地區后,不是休息三天,而是休息半月左右,全軍精心研究技術戰術,養精蓄銳。即使有打小仗的機會,主力也不要去打。等候劉鄧對張軫作戰完全結束,陳唐到達隴海...
1925年6月2日 周恩來向黃埔軍校學生作題為《軍隊中的政治工作》的講演。講演著重論述了軍隊的性質和組織,指出:軍隊不是階級,是一種工具;軍隊是壓迫階級的工具,而也可以作被壓迫階級的工具;軍隊的組織有很重大的意義,是實現我們的理論的先鋒;軍隊有種種集成的方式,這方式是依社會環境各時代的生產方式而變遷的。
1943年6月1日 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他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領導方法的決定》。決定著重論述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兩個領導方法,指出: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
1945年5月31日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關于政治報告的結論,將代表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主要歸納為三個問題:國際形勢,國內形勢,若干思想政策問題。
1938年5月30日 毛澤東在《解放》第四十期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文章針對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內和黨外都有許多人輕視游擊戰爭的重大戰略作用,而只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正規戰爭,特別是國民黨軍隊的作戰的情況,闡述了游擊戰爭的重要地位。文章指出:抗日戰爭中,正規戰爭是主要的,游擊戰爭是輔助的。這一點,我們已經正確地解決了。為什么提起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呢?是由于中國這個大而弱的國家被一個小而...
1940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聽取朱德關于國共磨擦問題的報告。朱德指出:從打退國民黨這一次反共磨擦中,我們得到一個大的教訓,就是爭取中間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對頑固勢力我們也要爭取。毛澤東發言指出:朱總報告說得很對,我們還要努力爭取中間勢力,對頑固勢力也要爭取與分化,即使打了他們,也還要爭取他們。不能把頑固派當作漢奸打,把中間派當作頑固派打。目前頑固勢力削弱,中間派的勢力增大,國民黨軍隊...
1942年5月28日 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會議上作報告。談到延安文藝界問題時指出:《中央關于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正式表明我們黨歡迎并吸收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我們合作的知識分子不但是抗日的,而且是有民主思想、傾向于民主的,而且大多數人的思想都變成了馬列主義的思想、共產主義的思想,大多數人變成了黨員。黨中央關于知識分子的決定已經有了,但是對于文學藝術工作,我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很好的決定。
1951年5月27日 毛澤東在聽取陳賡、解方關于朝鮮戰場情況匯報時,談話指出:(一)志愿軍總的政治任務是輪番作戰。打法上同意彭德懷提出的不斷輪番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即“零敲牛皮糖”的辦法。在夏秋冬三季內將敵人削弱,明春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二)應加強政治工作,使全體干部和戰士對朝鮮戰局的長期性、艱苦性有充分認識與思想準備,但同時應指出勝利條件,強調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三)組織上完全同意“統一集中,減...
1938年5月26日—6月3日 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作《論持久戰》講演。講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和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闡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持久戰總方針,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1941年5月25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揭破遠東慕尼黑新陰謀》的指示。指示號召全黨必須揭穿和反對正在日本、美國和蔣介石之間醞釀的“日美妥協,犧牲中國,造成反共、反蘇局面的東方慕尼黑的新陰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以迫蔣投降為目的的軍事進攻,現已告一段落,繼之而來的必然是誘降活動。這是敵人一打一拉、又打又拉的老政策的重演。又指出:共產黨領導的武力和民眾已成了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一切對于共產黨的污蔑,...